很多人对于工作上的困惑都不是技能问题,也不是经验不足或者知识储备不足问题,而是焦虑——直接的反应就是,他们明白自己的处境,也能分析优势劣势,但依然觉得自己看不到未来的方向以及不知道当下如何选择与安宁。
有一些原因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主观或者被迫投入太高的期望:企业和社会鼓励我们“从成功走向更成功”,房价在提示我们“你那点工资不叫钱”,父母会时不时地提点我们“别人家的孩子都混的不错”,似乎做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成了一种罪恶。
另外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矛盾的要求:如果说一份工作一眼能望到发展的尽头,我们第一反应是这太无趣了,我们希望工作中充满挑战。这是对自己价值体现的一种期望,但事实是我们往往高估自己对于风险的偏好。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往往会更倾向于低风险的选择。
还有一些原因是我们希望有不会错的选择:但这个是不太存在的,坦率地说一个人能靠自己控制的因素十分有限,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时候是事后来看的。我们只能努力选择对的,选择之后努力将事情做对,但没人有办法打包票。
我们同样也希望负面永远不要出现:比如讨厌的同事、苛刻的领导、不公平的境遇。我们希望在工作中寻找理想的荣光、成就的快感、创造的快乐、没有负面和阴影的简单生存方式、和谐务实的人际、以及一直能赢的终极奥义。但迟早都会碰上“在商言商/钱难挣屎难吃/这就是现实”。
工作的本质是反人性的,工作有时候只是养活自己的必须手段,有些人可以从工作中获得极大乐趣,但这并不是工作必须能提供的内容。工作生活平衡是一种理想,只能接近,只能动态平衡。
其实要什么诗与远方,与生活搏斗我们已耗尽全身的力气,这也并不可耻……然而在这个过程我们学会在进取与渴望、妥协与苟且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。工作的全部有好也有不好,人生的价值包括工作中的贡献,但如果能贡献在别处也未尝不是一种价值。工作大概是带着枷锁起舞从心所欲不逾矩悲欣交集哭笑不得。